Linux下一键查找/替换
查找
grep -iRl 'your-text'
替换
find /your/path \( -type d -name .git -prune \) -o -type f -print0 | xargs -0 sed -i 's/old-string/new-string/g'
还能自动贴心地跳过.git
目录
查找
grep -iRl 'your-text'
替换
find /your/path \( -type d -name .git -prune \) -o -type f -print0 | xargs -0 sed -i 's/old-string/new-string/g'
还能自动贴心地跳过.git
目录
红帽系的系统安装moreutils
包,可以提供errno
命令,快速查看errno含义。
见 https://forum.xda-developers.com/galaxy-s5/general/fix-es-file-explorer-root-error-t3382537
原因是他们的root权限使用模块似乎只会寻找/system/xbin/su
作为唯一的测试文件。。
然后TWRP有时只会把su装到/su/bin
目录下,就和ES文件浏览器读的位置错开了= =
这个时候不论是用软链接还是直接把文件复制过去都行。然后ROOT工具箱就开启成功了。
https://www.cnblogs.com/xiami-xm/articles/8417526.html
由于GEM5需要从原始的Linux内核可执行文件启动,不能使用压缩过的vmlinuz,所以一开始的想法是从当前发行版的软件包管理器下载压缩过的内核,然后从里面解压出完整版本的来。在Stackoverflow上看到了两种方法:
zImage
和bzImage
都是指的使用gzip压缩的内核,有无b
的主要区别在于内核文件的大小,实际上b就代表big。作为第一个在裸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内核显然不能指望有其他程序能够替自己解压缩,因而vmlinuz是包含有gzip自解压的代码的。也就是说,vmlinuz文件至少由压缩的内核和预操作(比如解压)代码组成。在承认这些部分的数据是各自连续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其中寻找gzip的文件头,来寻找压缩内核的位置,然后解压即可获得原始内核。借用原文中的例子:
> od -A d -t x1 vmlinuz | grep '1f 8b 08 00' 0024576 24 26 27 00 ae 21 16 00 1f 8b 08 00 7f 2f 6b 45
其中1f 8b 08 00
是gzip文件的文件头,标识一个合法的gzip文件开头。
很幸运,在当前的vmlinuz中似乎还是只含有一个gzip文件,而这个文件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经过gzip压缩的vmlinux。
> dd if=vmlinuz bs=1 skip=24584 | zcat > vmlinux 1450414+0 records in 1450414+0 records out 1450414 bytes (1.5 MB) copied, 6.78127 s, 214 kB/s
使用dd
命令,从指定位置复制数据出来,bs=1
表示每次的数据操作量为1字节,使用这个值能够较为简便地确定开始位置(od
命令所提供的偏移量就是以字节为单位的)。比如上文中的0024576
表示十六进制数据“24”相对文件首部的偏移量为24576 * 1字节 = 24576字节。将偏移量定位到gzip文件首部的“1f”,相对“24”向后偏移了8字节,故dd
中的命令偏移量设置为24576 + 8 = 24584。使用管道将二进制内容直接发送到zcat
,在命令行内完成文件的解压,得到预期中的vmlinux文件。
scripts
目录下的extract-vmlinux
脚本来完成操作。不过这个我没试过。几乎完全参考自:https://blog.csdn.net/u012822903/article/details/64506037
下载所需系统的Minimal(最小版本),或者Cloud Image(云镜像),不用安装的那种
使用util
目录下的gem5img.py
生成镜像:python2 util/gem5img.py init /path/to/your/img <size>
其中size表示镜像大小,一般单位为MB。根据原文,使用了root权限建立镜像。
挂载镜像:
先用losetup
将文件挂载为系统可识别的设备,然后再用mount
命令挂载为磁盘分区。
gem5img.py
可以自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sudo util/gem5img.py mount /path/to/your/img /mount/folder
把Linux系统上的文件树复制过去,如果是压缩文件的话直接解压到根目录即可
设置串口作为GEM5与虚拟系统的默认通信方式:
建立etc/init/tty-gem5.conf
:
# ttyS0 - getty # #This service maintains a getty on ttyS0 from the point the system is # started until it is shut down again, unless there is a script passed to gem5. # If there is a script, the script is executed then simulation is stopped. start on stopped rc RUNLEVEL=[12345] stop on runlevel [!12345] console owner respawn script # Create the serial tty if it doesn't already exist if [ ! -c /dev/ttyS0 ] then mknod /dev/ttyS0 -m 660 /dev/ttyS0 c 4 64 fi # Try to read in the script from the host system /sbin/m5 readfile > /tmp/script chmod 755 /tmp/script if [ -s /tmp/script ] then # If there is a script, execute the script and then exit the simulation exec su root -c '/tmp/script' # gives script full privileges as root user in multi-user mode /sbin/m5 exit else # If there is no script, login the root user and drop to a console # Use m5term to connect to this console exec /sbin/getty --autologin root -8 38400 ttyS0 fi end script
按照目标架构,编译好m5文件放到sbin
目录下:
由于不同架构下的编译方式可能不一样,make的时候要用-f
选项指定目标平台所对应的Makefile。
系统内安装应用
不知道为啥要链接三个目录,但是这里不是用ln
,因为非系统底层的文件系统映射,并不是所有软件都能较好支持。
这里用mount
的bind选项:
sudo /bin/mount -o bind /dev dev
sudo /bin/mount -o bind /sys sys
sudo /bin/mount -o bind /proc proc
然后用chroot来模拟对另一套文件系统的操作:sudo chroot /path/to/mounted/root /bin/bash
这时的bash就会按照新的伪根目录进行操作了,有root权限。内核还是宿主系统的,显然。
操作完成之后要卸载镜像,在此之前需要先把上面的三个目录umount
一下。
/boot
目录下的。Ubuntu的最小版本可以通过apt下载对应的内核,但是这个方法并不适用于GEM5。GEM5的启动方式是直接执行内核,因而内核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文件,静态编译且保留符号才可运行,所以在镜像外部准备一个未经压缩的完整Linux内核,在启动时指定为参数即可。现在发行版提供的大多是vmlinuz
,是将原始版本vmlinux
脱去符号、再经gzip压缩后的版本,还原后由于没有符号不能用于GEM5,还原方法打算另开一文简述(已经写好了->参见这里)。所以考虑一下自己编译吧。